搜索
搜 索
首页
凡妮莎
張韶涵
福山雅治
邁克爾傑克遜
趙治德
鄭希怡
林依輪
王磊
彭立
王勇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渡口區
>
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證據:212萬年前的上陳舊石器遺址
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證據:212萬年前的上陳舊石器遺址
发表于
2025-11-02 17:30:19
来源:
殘年餘力網
中國陝西省藍田縣上陳舊石器遺址黃土-古土壤剖麵景觀
藍田上陳遺址最老石器層位(S27~L28,距今大約2.00~2.12百萬年)部分石器與化石
發現的石製品
在上陳遺址區域挖掘深槽
上陳遺址黃土-古土壤序列示意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在將中國藍田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賦存地層年代由原來距今1.15 Ma前推至距今約1.63 Ma之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地球環境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obin Dennell教授以及來自國內十餘個單位的研究者,在曆經13年(2004-2017年)的調查研究之後,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並且將目前所見的舊石器賦存的最老地層年代測定為距今約2.12 Ma。這一結果將藍田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跡的年代再次向前推進了約50萬年,從而使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跡點之一。這一年齡比目前公認的西亞格魯吉亞德瑪尼斯舊石器遺址年代(距今1.85 Ma)還早27萬年。相關成果7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研究工作圍繞在西安市藍田縣上陳地區發現的出露良好、層位連續的風成黃土-古土壤序列剖麵(L5~L28)展開。研究團隊對剖麵開展了土壤地層標誌層與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麵的測量及層序對比、沉積物粒度組成分析、礦物學組合與地球化學組分測試、各類岩石磁學方法測試、係統的退磁和古地磁極性測量,在數千組數據的基礎上,建立了多旋回黃土-古土壤的土壤地層序列和古地磁年代序列。研究團隊在上陳遺址剖麵頂部的古土壤S5(距今0.46 Ma)至底部L28的20多個原生地層層位中陸續發現了就地埋藏的石器,而在發表的論文中重點討論了更新世早期S15古土壤(距今約1.26 Ma)至L28黃土(距今約2.14 Ma)的17個層位中(11個古土壤層位和6個黃土層位)發現的石器。這些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石錘以及手鎬和兩麵器等,並伴隨有哺乳動物化石殘骸和碎片。根據上陳遺址一係列的舊石器層位首次建立了一個黃土高原南部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舊石器文化層序列”框架,證明了這段時期古人類在藍田地區的反複出現(是否連續出現尚待研究),並且主要出現於古土壤發育時期。最老的石器發現於S27~L28原生層位中,並伴有多種哺乳動物化石殘骸。最老層位的位置位於古地磁鬆山反極性世的奧杜威正極性亞時與留尼旺正極性漂移磁性層之間,在留尼旺漂移層之上約70cm。依據古地磁年齡並參考前人建立的黃土-古土壤序列軌道調諧年齡序列,最老石器層位的年齡距今約2.10~2.12 Ma。
傳統觀點認為非洲直立人在距今1.8~1.9 Ma 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遷移,而非洲以外的藍田上陳遺址舊石器層位的年齡遠早於這個時間。盡管目前尚未發現古人類的化石,也不知道是誰製造了這些工具,但是曾生活於此的古人類應該屬於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非常原始的種群。此外,在同一個遺址中擁有平均約50 ka高頻率出現的舊石器文化層序列實屬世界罕見;而石器主要賦存於古氣候相對暖濕的古土壤層位中的事實也為深入探索古人類的生存環境及其演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拓展了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國黃土-古土壤序列研究在古人類與古文化方麵的新方向,並將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早期古人類起源、遷移和擴散的格局。
本項研究得到了國家973、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299-4
相關報道:藍田新發現舊石器遺址 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現人跡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科技日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團隊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新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該遺址擁有連續性較好的人工製品文化層序列,時間可追溯到大約126萬年到212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之前認為的更早。《自然》本周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據介紹,迄今較為公認的最早的非洲以外的古人類證據來自格魯吉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了185萬年前的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此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可以上溯至150萬年至170萬年前。
朱照宇團隊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序列的S15至L28層位中的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這些被打擊的石頭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它們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作者還介紹了兩枚有打擊痕跡的石錘。此外,在這個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它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朱照宇介紹道,這一舊石器文化序列的年代主要是根據上陳地區發育良好的連續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麵的鑒定以及高密度古地磁定年技術所確定的。這個地層剖麵的中下部(S15至L28)有17個層位都含有人工製品,其中,石製品主要發現於潮濕溫暖氣候下形成的11個古土壤層中。此外,他分析,這17個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2萬年到126萬年前曾反複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相關報道:古人早已走出非洲 中國考古證據將時間前推27萬年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報(馮麗妃):由中國科學家帶領的國內外合作團隊在中國陝西藍田公王嶺附近發現了一處新的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該遺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持續性的人工製品文化層序列,時間可追溯至約210萬到130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的時間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早。相關成果北京時間7月12日淩晨在線發表於《自然》。
迄今為止,在非洲以外發現的最早古人類的公認證據來自西亞格魯吉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的直立人化石及遺留工具可追溯至185萬~175萬年前。研究人員表示,其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相關化石可上溯至170萬到150萬年前。
此次由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聯合該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國內外十餘個合作機構,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進行了曆時約14年的考察與地質發掘工作。“我們的研究確認了上陳遺址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跡約在212萬年前,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德馬尼斯古人類遺址要早27萬年。”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廣州地化所研究員朱照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文章作者、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博士吳翼說,上陳遺址地質剖麵有很多清晰的標誌層,可知曉比較準確的年代範圍。通過野外勘查及對比,合作團隊建立了清晰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序列和古地磁年代序列。
經過連續采樣和小規模地質挖掘,研究人員在上陳遺址從頂部到底部的20多個層位都發現了石器。朱照宇介紹,這篇論文重點分析了其中第15層古土壤至第28層黃土層位中的石器情況,年代大約在212萬年到126萬年之間。
朱照宇表示,這些舊石器主要出現在氣候溫暖和濕潤的古土壤發育時期,少量出現在氣候幹冷的黃土層時期。同時,這些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0萬年到130萬年前曾反複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據介紹,這些被打擊的石製工具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石錘和手鎬等古人類早期使用的工具。朱照宇表示,黃土高原沒有其他外力作用帶來這些石頭,且其形狀顯然經過有意識的打擊,這隻能是人類活動形成的。
全球氣候變化下生物圈的演化是當前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但一直以來,作為生物圈主體的古人類遺跡的記錄時空分布不連續,限製了相關研究。此次研究為把全球氣候變化與古人類演化及古文化演化相結合進行研究開拓了新的方向。
“該研究證明了黃土高原是研究古人類起源和演化的天然實驗場,並對早期人類的起源、遷徙、擴散以及演化格局提出重新思考。”朱照宇說。由於此次並未發現與舊石器年代相近的古人類化石,所以尚不能確定製造這些工具的人種。
相關報道:科學家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的證據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光明日報(張蕾):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一帶新發現的連續性較好的人工製品文化序列層,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130萬年到210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此前認為的更早。
迄今最早的非洲以外古人類證據來自格魯吉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了185萬年前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其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可以上溯至150萬年至170萬年前。不過,一些科學家表示,有證據顯示古人類活動從200萬年前就開始了。
在論文中,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照宇等人詳細描述了黃土高原新的上陳遺址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序列S15至L28層段中發現的早更新世石塊,其中82個被打擊過,14個未經打擊。被打擊過的石塊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這些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作者還在文中介紹了兩枚有打擊痕跡的石錘。此外,科學家在該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鹿的下頜骨斷塊、牛科動物和其他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根據對上陳地區發育良好的連續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麵的鑒定以及高密度高分辨率古地磁定年技術,科學家確定了這些人工製品文化序列的年代。作者指出,在這個地層剖麵的中下部,17個層位都含有人工製品,其中石製品主要發現於潮濕溫暖氣候下形成的11個古土壤層中,隻有6個黃土地層中含有人工製品。“這17個含有人工製品的文化層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2萬年到126萬年前曾反複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但具體什麽樣的人種使用了這些工具,還需找到相當年代的人類化石才能確認。”朱照宇表示。
由於黃土鬆散,垮塌後形成的溝穀被雨水、河流衝刷後容易露出內在的留存物,所以給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原始剖麵。“黃土是在風力作用下從西部和西北部吹揚起來的粉塵,落到黃土高原形成粉砂狀沉積物,主要形成於寒冷幹燥的氣候中——這與之前塔吉克斯坦發現的類似人工製品序列遵循相同的氣候模式。”朱照宇強調說。
相關報道:元謀人或不是中國最早古人類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南方都市報(李文):元謀人可能不再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人類“走出非洲”的時間也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早。最新的一項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提示了這些信息。
7月12日淩晨,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黃土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麵的研究成果:約212萬年前以來古人類出現並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該文報告了在黃土高原南部、秦嶺北麓的陝西省藍田縣上陳村一帶新發現的一個早更新世的古人類舊石器遺址,科學家在這個遺址的黃土-古土壤序列的17個原生層位(S15~L28)中發現了96件石器。
此外,在這個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它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通過一係列野外測量和實驗測試分析,科學家發現,其時代為距今126萬年到212萬年。
多年來,大部分學者一直認為人類最早離開非洲的時間為185萬年前。然而,在上陳舊石器遺址發現的最古老石器的年齡表明,人類至少早在212萬年前就已經離開非洲而出現在亞洲東部。
“如果能找到化石證據,就能夠推翻直立人走出非洲的年代的結論。”朱照宇告訴記者,這項研究最重要的一點意義就在於此,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早期人類的起源、遷移和擴散的經典模式。
此次發現的這批石器位於藍田,與此前人們熟知的“藍田人”有關係嗎?朱照宇說,石器出土的類型比較相似,但因為這次沒有發現人類化石,所以人類種族之間有沒有聯係還不好說。
這批石器還提示了其他信息。96件石器大部分位於11個古土壤層中,少量位於6個黃土層中,而古土壤層指示了暖濕氣候期,黃土層指示了幹冷氣候期,這反映出,早期人類比較適應暖濕的氣候環境。
作者還指出,這17個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0萬年到130萬年前曾反複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相關報道:科學家稱首批人類兩百萬年前出現在中國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找到了創紀錄的古代勞動工具,這證明首批我們人類的祖先早在兩百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亞洲土地上。這些工具的照片和科學家們的結論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羅賓•丹尼爾說:“我們的發現表明,現在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首批人類祖先離開非洲並開始在地球上定居的那段時間。”
正如格魯吉亞德馬尼西鎮的發現證明,直立行走的人類大約185萬年前離開非洲。他們是我們首批人類的代表,他們成功地跨越了“人類搖籃”的邊界,這個邊界現今按慣例認為是非洲大陸。
在中國中部商城縣進行挖掘時,丹尼爾和他的同行發現,這比以前認為的發生得要早許多。
三年前古生物學家在那裏遇到了一層厚厚的沉積物,這是他們不斷挖掘並研究的沉積物。在其內部意外地不僅找到了古代奶牛和其它動物的頭骨,而且找到了近100種各種形式和各種用途的勞動工具。
科學家們斷定,大部分勞動工具是大約150萬年前製造的,在人類出現之後。丹尼爾和其同行說,同時馬上用六把刮刀鑿,確實是更古代一些的物品,它們的年齡超過212萬年。
科學家們指出,類似的發現說明德馬尼西鎮的人類不是亞洲最古老的居民,顯然,中國的人類比格魯吉亞的早。這是如何發生的,暫時還不清楚,但是這個發現的事實本身說明,我們的首批人類更適合亞洲寒冷的氣候,而不是之前認為的那樣。
相關報道:中國出土212萬前石器 或成非洲以外最老古人類遺跡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日報網(譯者 諶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12日報道,隨著中國中部地區出土一批212萬年前的石器,人類進化的故事可能需要改寫。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刊發的在線文章,中國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這裏出土了眾多石器,包括用於製造工具的錘石,以及尖刀、刮刀等,其中年代最久遠的石器要比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跡點——西亞格魯吉亞德瑪尼斯舊石器遺址——早大約27萬年。科學家們還相信,上陳舊石器遺址裏可能還存在年代更為久遠的石器。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牽頭組成的科研團隊,在藍田縣發現了這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在《自然》雜誌刊發的在線文章中,朱照宇和他的同事們詳細講述了如何利用一種名為古地磁學(專門研究地質時期地球磁場,特別是古代石塊的磁力)來確定這些出土石器的年份。
文章指出,朱照宇團隊在上陳舊石器遺址中的石頭裏發現了一種發生於大約126萬年至212萬年前的磁反向跡象,由此確定了出土石器的年份。朱照宇團隊的發現還表明,古人類進行遠距離遷徙的時間要比之前認為得要早,在這種情況下,古人類可能遷徙了1.4萬公裏之遠。
《自然》雜誌分析稱,雖然上陳舊石器遺址沒有出土任何古人類骸骨,但從遺址的現場條件來看,朱照宇團隊的發現不太可能出錯。因為遺址周邊地區沒有古河流遺跡,不可能因水流衝刷自然地形成遺址出土的形狀各異的石頭,同時目前學術界也沒有提出關於石頭形成的其他替代性假設。
不過,究竟是什麽人製造了這些出土的石器仍然是一個謎。沒有骨骼殘骸,很難準確地將這些石器與北京猿人或者其他古人類聯係起來。
相關報道:最早的中國人 或出現在陝西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西安晚報(龐樂):來自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在藍田縣境內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日前,權威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這一科研成果。這一發現將中國的人類史向前推進了約40萬年,也刷新了亞洲最古老人類活動的記錄。
普遍認為,使用舊石器的遠古人類史,非洲大陸要遠遠早於東方世界。在非洲,人們已經找到200萬至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或石器。而在亞洲,當前所知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來自約180萬年前,出現在亞洲西部邊緣地帶的格魯吉亞。
中國目前最早的古人類記錄距今大約170萬年,就是曆史課本上的雲南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也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而《自然》發表的,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牽頭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陝西省藍田縣上陳舊石器遺址的科研成果或將刷新這一認知。
據介紹,藍田上陳村的黃土坡剖麵存留有其中第L5到第L28層黃土,以及與之相伴的古土壤層。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上陳遺址不斷地湧現出各類人工石器製品。甚至到最底部的L28層黃土,發掘人員都找到了三塊刮削器,以及石片、尖狀器、尖狀器碎片各一塊。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碎塊,提供了百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證據。
朱照宇團隊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地層剖麵S15至L28層位中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這些被打擊的石頭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它們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此外,在這個區域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它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文章稱,這一舊石器文化序列的年代主要是根據上陳地區發育良好的連續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麵的鑒定以及高密度古地磁定年技術所確定的。這個地層剖麵的中下部(S15至L28)有17個層位都含有人工製品。其中,石製品主要發現於潮濕溫暖氣候下形成的11個古土壤層中。經過測定,這17個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2萬年到126萬年前曾頻繁(不一定連續)在此生活。
傳統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最早離開非洲的時間大概在185萬年前。而上陳舊石器遺址內石器的出現,則預示著人類212萬年前可能就已經出現在了亞洲東部,這對於研究早期人類起源和遷移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報道:黃土高原已有古人類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攝影 陳團結):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新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在這個遺址點新發現的舊石器說明: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經出現了人跡。
發現這處舊石器遺址的朱照宇研究員表示,“這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這個發現非比尋常。
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類遺跡點之一
朱照宇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他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obin Dennell教授以及來自國內十餘個單位的研究者,曆經13年(2004-2017年)調查研究,在藍田縣發現了這一舊石器遺址,並將目前所見的舊石器賦存的最老地層年代測定為距今約212萬年。
此前,朱照宇研究員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賦存地層年代由原來距今115萬年前推至距今約163萬年。而這一次發現的結果,將藍田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跡的年代再次向前推進了約50萬年,從而使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類遺跡點之一。這一年齡比目前公認的西亞格魯吉亞德馬尼西古人類與舊石器遺址年代(距今185萬年)還早27萬年。相關成果7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英國《自然》)雜誌上。
文章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第15層古土壤(S15)至第28層黃土(L28)層位中的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這些被打擊的石頭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它們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此外,在這個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他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拓展了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國黃土-古土壤序列研究在古人類與古文化方麵的新方向,並將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早期古人類起源、遷移和擴散的格局。
在一個遺址點發現這麽多不同時期石器全世界少見
7月12日下午,朱照宇研究員告訴華商報記者,在一個遺址點發現這麽多層位(至少有17層)的黃土或古土壤都有原地埋藏的不同時期的石器,這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這說明了人類是反複出現、反複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但是不是連續還不好說。根據這些證據,首次建立了一個地區的黃土古土壤和舊石器文化序列。這也證明了黃土地區對於古人類研究是一個很好的、天然的試驗場,應該加大對黃土地區黃土和古土壤序列與古人類文化演進序列的研究。
他介紹,目前在這個遺址點發現的最早石器的層位年齡是212萬年,這比世界上公認的185萬年的格魯吉亞的德馬尼西遺址還要老27萬年左右。原來人們比較公認的是,德馬尼西是190萬年前到180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走到亞洲來了,但這次發現的比它更老。這一發現從人類的演化角度來說也非常重要。
我國以前也發現了一些比較老的地點:一個是重慶的龍骨坡,已發表的論文認為年代是200多萬年;湖北建始地區人類遺跡也有200多萬年,而且還更老一些;還有安徽的繁昌洞穴堆積的遺跡年代又更老一些。這幾個遺址都主要是洞穴沉積,溶洞沉積情況比較複雜,有洞裏麵塌下來的東西,也有外麵衝進來的東西,還有一些化學沉積比如鍾乳石、石筍、鈣板層等,而且厚度不大、不太連續,在定年方麵有爭議。
212萬年怎麽確定?
主要采用黃土土層古地磁測年
這212萬年是如何判斷的?朱照宇研究員介紹,他們采用的測年方法,主要是根據黃土土層的古地磁測年。中國黃土古地磁測年是比較成熟的、得到國際承認的測年方法,也是國際標準認可的方法。其他方法都不適合,有的隻能測年輕一些的,有的隻能測有碳的,這個遺址是200多萬年,目前隻能用這個方法測年。黃土剖麵有一些標誌層,把標誌層和古地磁測年結合起來進行判斷,基本上不會出大的誤差。“論文的結論現在已經發表了,認不認可就讓人們去檢驗和評論吧。”
如果證實的話,是不是中國最早?朱照宇研究員說,肯定比元謀人早,比泥河灣目前公認的也早。但和剛才說的長江以南的幾個比,隻能說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遺址”,或者再嚴格一點可以說是“東北亞目前發現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遺址”。
從公王嶺到上陳遺址直線距離僅五六公裏
7月12日下午,在藍田縣公王嶺藍田猿人遺址,講解員樊先生介紹,從公王嶺到上陳遺址,直線距離僅五六公裏。上陳遺址發現的舊石器最早距今212萬年,藍田猿人頭蓋骨距今是163萬年。附近北部橫嶺陳家窩還出土了距今65萬年的女性下頜,華胥伏羲女媧傳說的年代距今12000-8000年,半坡遺址的年代距今6000年以上。這些點按著年代從遠到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曆史年代,說明關中地區有著極為深厚的曆史傳承。希望將來能把這幾個點全部串起來,形成一條旅遊線。
相關報道:探尋古人類遷徙之謎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新華社(張家偉):地球從當初大部分地方近乎渺無人煙,到後來各地不同人群開枝散葉,這個過程從何時開始?這一擴散路線又如何延伸出去?為回答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長期以來通過多種考古手段在世界各地尋找古人類留下的蛛絲馬跡,以便一窺當年他們遷徙、發展的曆史。
學術界一個主要觀點認為,直立人的出現是古人類進化中一個標誌性事件。雖然直立人早已滅絕,也不是現代人類(智人)的直接祖先,但已具備了直立行走、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能力,這讓他們有了更強的適應性,可以走出非洲擴散到更廣闊的地區。
經過多年努力,研究人員已在亞洲和歐洲發現了一部分與這些古人類有關的遺址,其中包括此前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中國境內發現的直立人化石。但從年代來說,目前學術界公認的、迄今最早的非洲以外古人類證據,來自格魯吉亞的德馬尼西遺址。這處區域中發掘出了與直立人類似的古人類化石以及他們使用的工具,可以追溯到距今約185萬年。不過,畢竟年代相隔遙遠,對此也存在不同的學術見解,研究人員還需要更多證據來判斷古人類的遷徙和演化。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的學者約翰·卡佩爾曼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某個物種如果在一個地區曾大量繁殖,通常很容易發現它們的化石殘骸,但由於古人類的人群可能本身就很稀少,相關的化石殘骸往往就比較少見。
這次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領銜團隊完成的考古新發現,有望給學術界對早期古人類起源、遷移和擴散的格局帶來新啟示。他們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即上陳舊石器遺址。分析結果顯示,上陳舊石器遺址的年代比德馬尼西遺址還早27萬年,隻是目前還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確認其中的古人類就是直立人。
朱照宇接受新華社記者電子郵件采訪時說:“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世界上古人類存在的證據應該有兩個主要方麵,一是古人類遺體的化石;一是古人類製造和使用的工具(如舊石器等)。任何一個都可以證明古人類活動的存在。當然,一處遺址兩個證據都存在就最好,但是運氣不總是那麽好。所以,世界上目前發現的石器地點多(石器不容易風化),人類化石點少。”
據團隊介紹,他們主要圍繞在上陳地區發現的出露良好、層位連續的風成黃土-古土壤剖麵來開展,主要基於黃土-古土壤地層學、沉積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岩石磁學,以及古地磁年代測定等研究方法,使用了數千組數據,建立了黃土-古土壤序列和古地磁地層序列。
研究人員在其中的多個原生地層中陸續發現了就地埋藏的石器,包括82件已加工和14件未加工的石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石錘等。團隊認為它們是舊石器早期的產物。
卡佩爾曼評價說,這些舊石器工具形態上都很簡單,它們展現的特征與此前在非洲發掘的、年代相近的工具非常接近。
團隊還根據上陳遺址一係列的舊石器層位,首次建立了一個黃土高原南部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舊石器文化層序列”框架,證明了這段時期古人類在藍田地區反複出現,但是否連續出現尚待研究。
朱照宇說:“在黃土發育的冰期古人類是否離開了此地?如果全部離開那就是‘不連續的’,而沒有離開或者是部分離開、部分留下,那就可能是‘連續的’,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使用‘統計學’的方法來談這個‘是否連續’問題。這個問題的證實或者證偽,對於古人類演化、分散和遷徙過程中,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類行為和適應能力變化的科學問題是息息相關的。”
相關報道:陝西藍田發現東北亞最早人類活動遺址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社會科學網(陸航):北京時間7月12日,《自然》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黃土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麵的最新研究成果:約212萬年前以來古人類出現並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他們在陝西藍田縣境內上陳舊石器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東北亞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
傳統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人類最早離開非洲的時間大概在185萬年前。而上陳舊石器遺址發現的最古老石器的年齡表明,預示著人類212萬年前可能就已經出現在了亞洲東部,這一新發現對研究早期人類起源、遷移等有著重要的意義。
上陳舊石器遺址位於藍田縣城20公裏的玉山鎮上陳村一組西南的溝道內,當地村民稱其為“北溝”。這裏地處當年發現“藍田猿人”的公王嶺附近。12日下午,村委會主任張可強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村的一組和三組很多村民都參與了挖掘。
該項研究由來自國內外11家單位的11名學者共同參與,其中有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埃克塞特大學的Robin Dennell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黃慰文研究員。論文標題為《古人類約在210萬年前占據黃土高原》。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朱照宇研究員告訴記者:“我們的研究確認了上陳遺址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跡約在212萬年前,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德馬尼斯古人類遺址要早27萬年。”該科研團隊經過對底層和出土石器進行測定,推測這裏的遠古先民,生活的年代大約在126萬年到212萬年之間,極有可能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並超越西亞格魯吉亞德瑪尼斯舊石器遺址年代,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跡點之一。上陳遺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持續性的人工製品文化層序列,時間可追溯至約210萬到130萬年前。
朱照宇研究員介紹,他們采用的測年方法,主要是根據黃土土層的古地磁測年。朱照宇說,在一個遺址點發現這麽多層位(至少有17層)的黃土或古土壤都有原地埋藏的不同時期的石器,這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這說明了人類是反複出現、反複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但是不是連續還不好說。根據這些證據,首次建立了一個地區的黃土古土壤和舊石器文化序列。這也證明了黃土地區對於古人類研究是一個很好的、天然的試驗場,應該加大對黃土地區黃土和古土壤序列與古人類文化演進序列的研究。
由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聯合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國內外十餘個合作機構,在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進行了曆時約14年的考察與地質發掘工作,最終發現了這一遺址。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拓展了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國黃土-古土壤序列研究在古人類與古文化方麵的新方向,並將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早期古人類起源、遷移和擴散的格局。
上一篇:
IGN遊戲之夏:《氰化悲樂秀Freakpocalypse》預報
下一篇:
殺傷力太大年夜!錘哥過逝世日 “滅霸”親身唱了一尾歌
喜欢
77
讨厌
90
随机为您推荐
Insomniac正在《蜘蛛俠2》之前借有一款新項目
聞名遊戲記者:華納3A《哈利波特》RPG新做仍正在開辟
TGS 2018:《逝世或逝世6》新服拆公布 瑪麗羅斯噴鼻素摔交
《隻隻大年夜冒險》7月2日登岸Switch國止 尾周85開劣惠
將去遊戲展:《轟炸小隊》絕做《星際小隊》9月出售
奇特新番《格萊普僧我》新話劇情劇照 為了硬幣掉往本意天良
热门文章
Koch Media購下《時空分裂者》戰《重睹光明》版權 新做或許有看
PS5公布會:大年夜多數遊戲的目標是30幀 一部分能達到60fps
哪種零食店適合鄉鎮開?開零食店如何經營?
將去遊戲展:桌遊改編科幻題材新做《船少已逝世》
動漫服裝圖片時尚潮流(動漫服裝素材圖片)
《堡壘之夜》新賽季豪傑勳章贈送法則預報 繼絕bai ?嫖?
帶孩子開什麽店好?這些都適合!
《堡壘之夜》國際服V5.41更新概覽 超等堡壘強無敵
墳場運營《看墓人》Steam版出售 支撐簡體中文好評率78%
TGS 2018:《鬼泣5》水爆新預報公布!老但丁猖獗耍帥
文章排行
1
https://hkstudyroute.com/group-discussion-skills/
2
https://hkstudyroute.com/the-salary-of-a-mortician/
3
https://hkstudyroute.com/lawyers-letter-fee/
4
https://hkstudyroute.com/feng-shui-masters-charges/
5
https://hkstudyroute.com/hello-world/
6
https://hkstudyroute.com/lactation-consultant/
7
https://hkstudyroute.com/middle-school-entrance-interview-class/
8
https://hkstudyroute.com/kindergarten-interview-questions/
9
https://hkstudyroute.com/free-psychology-course/
10
https://hkstudyroute.com/five-things-to-do-in-college/
友情链接
2021年全球云计算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SoC芯片业务快速增长 晶晨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小牛电动二季报业绩双增超预期,电动踏板车国内市场销量占比97%
BOE(京东方)非公开发行股票全面完成 募资203亿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纠正运动式“减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三星挑战英特尔,能否成功?
“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污水资源化利用
割席棒状硅,协鑫科技用颗粒硅豪赌明天
上半年国内家电销售额暴涨:零售额高达4293亿
士兰微发布新财报:LED生产线满负荷,净利暴涨1306.52%!
https://hkstudyroute.com/tennis-course/
https://hkstudyroute.com/introduce-yourself-at-the-interview/
https://hkstudyroute.com/international-school-for-the-common-people/
https://hkstudyroute.com/library-data-organizer/
https://hkstudyroute.com/self-study-korean/
https://hkstudyroute.com/high-school-knock-success-rate/
https://hkstudyroute.com/ranking-of-kwai-tsing-secondary-schools/
https://hkstudyroute.com/aircraft-maintenance-apprentice/
https://hkstudyroute.com/saturation-of-speech-therapists/
https://96vb4.shop/%e5%96%9c%e6%a8%82%e8%92%82%e6%99%ba%e5%95%86%ef%bc%9a%e8%81%b0%e6%98%8e%e9%9d%88%e5%b7%a7%e7%9a%84%e7%89%a7%e7%be%8a%e7%8a%ac%ef%bc%8c%e7%89%a0%e5%80%91%e7%a9%b6%e7%ab%9f%e6%9c%89%e5%a4%9a%e8%81%b0/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證據:212萬年前的上陳舊石器遺址
,
殘年餘力網
sitemap
回顶部